版權所有:深圳市深家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粵ICP備11103067號-8
歡迎來到社區邦官方網站!
文章出處:培訓知識 網責任編輯: 社區邦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2-02-05
家政培訓的早教育嬰培訓師建議爸媽們,孩子出生前后要為他創造良好環境,給孩子多點鍛煉機會,讓他自由摸索世界才能預防感統失調。"],[20,"\n","24:\"kznw\""],[20,"\n","24:\"bXdS\""]]"> 感統失調的寶寶智力正常,只是孩子的大腦和身體各部們的協調都有障礙,很多優秀的方面都沒表現出來。感統失調的表現主要分為觸覺敏感失調、前庭覺失調、本體感失調和平衡感失調、左右腦平衡失調、視聽失調等6個方面,但不是”病“。為什么活潑可愛的寶寶會有感覺統合失調呢?社區邦家政服務公司的早教育嬰師認為導致感統失調的原因主要是這幾點: 1、先天條件不好 母親在孕期工作緊張忙碌、壓力過大、焦慮,運動不夠、家務勞動過多或姿勢不佳,導致胎位不正等情況,進而影響到胎兒平衡的學習,重力感不足;育嬰培訓師提醒母親,如孕期被動吸煙或者飲酒、喝濃茶、咖啡等引起胎盤的血管萎縮,影響胎兒吸收營養,進而影響胎兒的腦神經發育,導致出生后感覺發育不良。 早產、剖腹產的寶寶因為受產道擠壓不足而影響出生后關節、觸覺等方面的感覺學習不足。社區邦培訓認為父母自身也有感統失調的因素的。如:膽小、暈車、怕癢、方向感不強、易分神等。 2.生活環境過于封閉 0到3歲是建立感覺統合能力的最佳時期,而現在的孩子都“獨苗”,居室又都是獨門獨戶,三歲以內缺乏同齡伙伴,無兄弟姐妹可模仿,孩子易養成依賴性強、獨立生活能力差、孤傲任性的性格。早教育嬰師提醒父母如果到了三歲還舍不得讓孩子進幼兒園,這對孩子以后的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極為不利。這些孩子可能會有語言發育和社交方面問題的障礙。 3.不恰當的育兒方式。 對孩子保護過度、嬌寵溺愛,造成孩子身體操作能力欠缺。不會使用筷子,不會自己穿衣服、系鞋帶,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連球也拍不了幾下。而在“智能”培養上,有的家長則過分注重孩子視覺能力與聽覺能力的開發,讓孩子學鋼琴畫畫外語等。金牌月嫂提醒這樣會使孩子的負重過于沉重,壓制了孩子參與玩耍和接觸外部世界的體驗,抑制了孩子愛玩耍的天性,助長了孩子日后的厭學心理。 4.家庭環境因素 家庭環境和養育方式對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有顯著影響。感覺統合能力與家庭親密度、娛樂性呈正相關,與家庭環境因素關。如果家庭成員之間相互幫助和支持越多,家庭成員參與的社交和娛樂活動越多,越有利于孩子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 反之,家庭成員之間越是公開表露憤怒、攻擊和矛盾,家長對兒童越是過分保護,就越不利于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高級育嬰師培訓提醒父母,良好的家庭氛圍,合理的教養方式對兒童感覺統合能力的發展至關重要。 5.缺乏早期鍛煉 父母對孩子的過度保護會導致孩子缺乏運動能力。孩子活動空間狹小,爬行不足,缺乏鍛煉,空間有限,活動受限,該爬的時候不爬,該運動的時候不運動,可能導致協調性差,平衡感差等問題。另外,現在的孩子很少有室外奔跑,跳躍,爬樹、翻墻、涉水、玩泥沙等體驗,一些傳統的游戲如打彈子、滾鐵環、玩紙板、捉迷藏等,孩子也就沒有機會玩了。 6.忽略感覺障礙的糾正。 有些家長發現寶寶有問題,非但不積極處理,反而責怪孩子,把問題歸咎于孩子自己。這樣,孩子發展中的小問題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干預,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的問題并沒有得到改善,然后父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他們已經錯過了糾正問題的最佳時機。 以上6個方面都可能讓孩子產生感統失調,錯過最佳時間。社區邦家政培訓的早教育嬰培訓師建議爸媽們,孩子出生前后要為他創造良好環境,給孩子多點鍛煉機會,讓他自由摸索世界才能避免感統失調。